『 忠澤堂沿革 』
福建泉州王家望族,傳瑞、年以昆仲於光緒戊子自晉江石獅攜手渡台,落足臺南米街(即今新美街)刱業,開設王泉盈紙店由弟年以經營,兄歸石獅續營王源順、王泉利等祖業,互相聯繫各刱前途。光緒乙未,年以歸鄉省親,恭捧鳳山寺保安廣澤尊王(今尊稱老太王)壹尊返台奉祀。間曾屢遷翁厝埕。
民國丙子,登連、顯灶、海標參昆季再歸祖籍,開設診所,懸壺濟世。民國丁丑七七事變,政府當局不容台胞居留,因而恭捧石獅祖廟敕封忠侯城隍爺(今尊稱二主公)返台奉祀。戰事後激變盟機轟炸古都台南,鎮家城隍爺等尊神大顯神威,屢現奇蹟感應眾善信,聞者頻頻前來奉香求卜均獲應驗。民國乙酉戰事結束,當年年底神靈顯示:奉旨設壇弘道宣化,為民濟世擇忠祐侯之「忠」字,廣澤尊王之「澤」字,和稱為「忠澤堂」,資渡眾生。承蒙霑雨甘露者與日俱增,且誓為堂生跟隨濟世持修者頗多。由於濟事逐漸進展,清水祖師、保生大帝亦先後蒞壇顯靈參與,香火更漸熾盛。民國丙戊,街坊漫延霍亂,受染疫者處處皆是,民心恐慌難安。本堂諸神為救瘟疫,示以收毒送長流水,拯民水火,使解禍厄。
丁亥年正春,石獅祖廟王謙老執事來台訪親諮議,同意孟秋恭送祖廟老城隍爺(今鎮殿大主公)至堂奉祀。戊子季夏台南開基玉皇宮重建落成,本堂城隍爺護駕回宮安座大吉。翌年受封玉敕特授天使,賜配劍令印,駕前劍、印童子侍從,奉旨恭送聖喻至西港慶安宮,加封玉敕慶安宮。由於素行濟世宣化弘道,頗得績效,又經常大駕出巡,廣獲精神信仰,善參與修持奉行者日增月盛。
辛卯年,王家繼承人登連、顯灶、海標、樹根、春綢等,家兄姐弟共議獻產,成立籌建委員會,著手募資興建,積極推行。歲次甲子,莊嚴廟堂順利完成。際此本堂城隍爺又蒙加封玉敕欽天監察御史重職,服膺巡察使命。斯時堂物為建立合法法人登記,特請台南市政府中區區公所,承辦民政主管蒞臨指導,舉行信徒大會,選舉管理、監察委員,成立管理委員會。一切堂物均交由該會負責推展,奠定良機。
丙寅年先舉辦消災法會,連續三載。己已年組成建醮委員會,籌辦建醮事宜。庚午仲秋組團赴本廟謁祖進香,又蒙祖廟閔誠恭送祖廟城隍爺壹尊奉祀,並以「符敷遐邇」匾額,及石爐各壹座,資助本堂立光彩。仲冬特舉慶成祈安植福三朝建醮大典,欣獲金科玉律,同霑法益,共享福果,謹此銘誌。
『 敕封忠祐侯的傳說 』
石獅城隍原籍永寧,在明朝洪武二十年(一三八七年),江夏侯周德興奉紙鎮守泉州衛城永寧(古稱鰲城)以防倭寇。當時他登高瞭望,屯軍之所,上按星纏,下觀陵脈,喟然嘆曰:此乃福地也。於是屯紮兩隅,軍不疾病,民皆殷富。請旨擇定於陰曆五月二十八日奠基建城。營造者即江夏侯。承造竣工後,眾議當設城隍廟,恭奉抗倭犧牲者原晉江縣令為城隍,並以五月二十八日為城隍誕辰。因此永寧與石獅城隍歷來該日大做生辰,香火旺盛。石獅城隍此日也規模到永寧謁祖進香。
為什麼石獅城隍要到永寧去謁祖進香?
原來石獅城隍是從永寧逃難來的。其實是明朝嘉靖三十一年(一五六二年)古曆四月二十三、二十四日倭寇大肆搶掠屠殺永寧一帶百姓,使稱「陷城洗街」。永寧一帶居民紛紛逃離,有王陳商田朱李卞龍林鄧蕭曾高等姓氏逃來石獅定居。現在城隍爺正駕就是由陳姓信士將永寧廟裡城隍塑像帶來石獅。石獅城隍廟使建於明萬曆二十年(一五九二年)現在廟宇基本為明朝建築。
『 傳說 』
傳說城隍原是明初晉江某縣令,當時因為倭寇猖獗侵犯我縣沿海,他奉旨進行抗寇,不幸在激戰中壯烈犧牲。人民群眾出自對他的尊重與崇拜,紛紛請命於江夏侯周德興,要求塑他的金身奉祀於永寧新建的廟宇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