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宮』歷史沿革
創建於清道光三年,丙辰年建醮內殿對聯「建廟朔自康熙媽祖靈昭大德,安座重光民國儲君威鎮中壇」主祀天上聖母 (鎮殿) 於康熙年間由長輩洪百萬善士,請晋本宮之原始奉祀。道光三年 (公元1823年) 主宰中壇元帥由境眾請香火裝塑金身,迄今一百七十年餘。配祀玄天上帝、金吒、木吒元帥,代天巡狩朱府、馬府、金府三千歲、註生娘娘、寄神聖深獲信徒敬仰崇拜。
民國五十六年丁未年境眾善信大德集資重建廟貌,增建鐘鼓樓歷時九載,終於民國六十五年丙辰農曆十月初三日起鼓五朝祈安建醮叩答天地。
民國八十年辛末年本宮黃主委松江率領委員王淙生、吳仲茸、專任幹事陳春生、善信自大陸四川宜賓市翠屏山哪叱行宮祖廟迎駕來台,經全國同祀中壇元帥宮廟聯誼會聖令,第一座蓮花座李哪叱三太子晋本宮奉祀。舉筆聖諭 : 有尊白雪,又歸淨化成,吾「聖」也。願此佑,萬代香煙。民國八十三年甲戍年,本宮委員陳江雲發起重修廟貌增建廟牌樓,並執行全部工程完成竣事 (建廟師游淮順) 。
民國八十四乙亥年。大陸福州蒲田媽祖、宮女、千里眼、順風耳渡航來台,奉祀本境李錫添大德府中奉神意迎晋本宮奉祀,終於民國八十五年丙子年農曆二月二十六日已時神聖入廟安座大吉,藉此廟貌煥新擇吉農曆十月十三日丑時 (起鼓) 發表啟請慶成啟建二十年一次五朝祈安清醮大典奏謝天地,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本宮主神『中壇元帥』府城傳略
現今廟貌係民國五十六年丁未年境眾善信大德集資重建鍾鼓樓歷時九載,終於民國六十五年丙辰農曆十月初三日起鼓五朝祈安建醮叩答天地。
自古以來,下林地區即『昆沙宮』信仰境域之一。區民耕漁為業勤奮知足,上仰神庥福佑,下開百業崢嶸,街市井然,區民知恩叩答,經常前往昆沙宮上香敬拜。惟因當時出入必經古城小西門因「宵禁」之規,往來之信徒深以不便於是為了祭祀之便,遂恭迎「昆沙宮」太子爺香火蒞境,旋及雕像,建廟供境眾朝夕膜拜。本宮自肇立以還神威顯赫,惠澤閭里,信眾四時供祀香火勢鼎盛。「下林太子爺」之名於焉昌盛。迄於民國二十一年境內信徒有鑑於堂構窄狹不敷使用,遂募資進行修繕。並增建拜亭乙座。民國三十七年由熱心善信倡議重建鳩工應材、大興土木,奠立本宮閎偉之廟觀。
『下林有趣傳說』
據建安宮現任主委鄭瑞銘說 : 昔日下林有99口井,當地居民均以從事豆腐業為多,相傳明朝鄭和下西洋時,船隻來到台灣,因船上無水可飲用,遂派兵划船至下林取水,鄭和飲用士兵取回之井水後,備感甘甜爽口,便留了一桶井水待回朝時要敬奉給皇上,皇上在飲用下林的井水後讚不絕口,即隨口說出 : 『呷著下林仔水 ,嘸肥亦會水』,此為有趣傳說。
又有一說為 : 當地之所以被稱為「下林」的原因,根據《台南市地名辭書》所述 : 古時下林聚落附近都是樹林,當要到下林庄時,須經過狹窄的田間道路,故稱之為「窄林仔」。
另謝金鑾《續修台灣縣志》敘述 : 古早下林有二十餘口福井,又稱下林仔井,由於水質甘甜,故有「呷著下林仔水 ,嘸肥亦會水」諺語之由來。
『神蹟與因緣』
建安宮鄭主委繼續說道 : 當他年幼時,曾生了一場怪病,看遍羣醫,皆束手無策,其父親來到建安宮跟『玄天上帝』祈求,希望愛子早日恢復健康,後果真不藥而癒,可見上帝公之神威顯赫。鄭主委其實並不是下林當地人,卻也在去年98年,因緣聚會接下了建安宮主委一職,足見鄭主委和建安宮有著深厚的因緣。